「大腦神經回饋訓練」幫助中風或腦傷患者突破傳統神經復健瓶頸

「大腦神經回饋訓練」幫助中風或腦傷患者突破傳統神經復健瓶頸
文:職能治療健康促進園地(許世昌 職能治療師)
腦中風是因為腦血管梗塞、血栓、或破裂出血造成,可大分為「缺血型腦中風」和「出血型腦中風」。雖然是腦血管問題,但是因為腦部主要是由「神經細胞」組成,所以影響到的是神經系統。說到底「腦中風的復健就是腦神經復健」。
關於腦中風復健,傳統上以職能治療、物理治療、語言治療等「復健治療」為主。以職能治療為例,利用「目的性」或「治療性」的活動或任務,改善或提升腦中風個案在感覺、動作、認知……等方面的功能,或透過輔具、環境改造,幫助個案在生活上能早日獨立。
然而,不少個案接受傳統復健治療之後,仍然遇到一些無法突破的瓶頸,包括肢體動作無法再進步、復健時無法集中注意力、認知能力受影響、情緒不穩定……等,進而嘗試許多新的自費項目,試圖尋求突破困境。
「易思腦」的「大腦神經回饋訓練」,是一種非藥物性、非侵入性的腦波檢測與訓練方式。適用對象,包含但不限於:ADHD/ADD、憂鬱症、焦慮症、頭痛、慢性疼痛、睡眠障礙/失眠症、腦傷、中風……等。有意進一步了解的民眾,可網路或臉書搜尋「易思腦」洽詢。

註:大腦可塑性(Brain plasticity) 指大腦(構造)是可改變的,透過活動改善神經突觸、增進樹突增長,或產生其他途徑。

許世昌職能治療師體驗腦波訓練
廣告

中風復健|幾個有關肩膀的訓練活動建議

文:許世昌 職能治療師

有關甩手,許多治療師都不建議中風個案去做或嘗試。筆者也在社團或文章中解釋過,就不再贅述。

以下簡單介紹一些除了甩手以外的肩膀訓練(含暖身)活動。

  1. 被動關節運動
    主要由照顧者進行,針對肩關節前屈-後伸、側舉、水平內收-外展、旋轉……等動作,每次每個方向做10~15下,速度要慢,太快會誘發張力升高。
  2. 撐手
    最常用的方式是手肘伸直,手腕伸直約90°,手掌及手指平貼床面,四指指間朝向側面或側後方,虎口打開。撐手時間每次約20分鐘。休息時肌肉張力越強越要進行。
  3. 平舉–以舉棍為例
    手肘伸直能力尚可的,使用患側手或雙手握住棍棒或枴杖、雨傘等,訓練抬高整隻手臂。若是初期肩膀無力,則只要試著抬離桌面即可。
    若手肘因無力而難以伸直,可穿戴 gaiter 幫助手肘伸直。
  4. 侷限誘發動作訓練
    若肩膀出現主動動作,可嘗試侷限健側(好手),使用患側進行訓練。誘發患側出現更多主動動作。
4.

以上簡單介紹四種暖身或訓練方式供大家參考。記住!別再堅持要甩手了!!!

職能治療簡介

文:許世昌 職能治療師

職能治療係使用有目的的活動 (purposeful activities) 職能活動(occupations,意指對人生活具有意義的活動)作為治療性活動 (therapeutic activities),達成個案在身心靈功能及生活上之獨立。

職能治療簡介(何謂職能)@許世昌職能治療師

FB社團:職能治療健康促進實務交流
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groups/129285981170757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