治療技術|被動關節運動 (以上肢為例)

文:許世昌 職能治療師

當四肢中任一肢因疾病導致癱瘓、動彈不得,如中風或脊髓損傷造成偏癱、截癱或全癱時,職能治療師或物理治療師會教導照顧者執行被動性關節運動 (Passive Range of Motion Exercises; PROM ex.)。

PROM的重要性

以中風為例。當中風造成半側偏癱,初期肌肉張力 (muscle tone) 呈現低張的情況,時間長短因人而異,漸漸地有的人會進入高張力的階段,若是克服了異常高張,少數人肌肉張力會回復到『接近正常』。另一方面,中風後通常肌力 (muscle strength or power) 會減少或歸零,造成手腳無法主動抬高、彎曲、或伸直。異常張力的進展和肌力的進展是不同步的,也就是說可能肌力提升了,異常張力還停留在低張或剛要變強;另一種極端可能是肌肉一直無力,張力卻一直變強。相較於後者,前者是比較樂見的情況。但是不論何種情形,都建議家人或照顧者盡早學習被動關節運動的技術,避免未來造成手腳關節僵硬,抬不高、伸不直、彎曲不了。

以上肢為例

了解了PROM的重要性以後,本文將以上肢為例,跟大家簡單的介紹被動關節運動。

一般來說,關節運動由靠近身體的大關節 (如肩膀) 開始,到遠離身體的小關節 (如手指) 結束。每個關節、每個方向、動作各做十至十五下;每天起床後至睡覺前,有空就做,次數無上限。做的時候動作要慢,若是會疼痛則做到痛點就先停住,在不痛的範圍內運動,不要求一兩下就做到完全地角度。

各部位可做動作分述如下:
1. 肩部:前上舉、後伸、側上舉、水平外展、內收、以及旋轉等。
2. 肘部:彎曲、伸直、前臂旋前、旋後等。
3. 手腕:彎曲、伸直、尺側曲、橈側曲、及旋轉。
4. 手指:彎曲、伸直、四指向中指分開、合攏、以及握拳等。

簡而言之,家屬或照顧者所執行的被動關節運動,以一個一個關節分開做為原則。職能或物理治療師通常在做完單一關節運動後,會接著做多個關節,或針對高張力患者搭配拉筋技巧等,達成治療性的目的。

FB社團:職能治療健康促進實務交流
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groups/129285981170757/

廣告

治療技術|被動關節運動 (以上肢為例) 有 “ 2 則迴響 ”

發表迴響

Please log in using one of these methods to post your comment:

WordPress.com 標誌

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.com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Facebook照片

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連結到 %s

%d 位部落客按了讚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