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:許世昌 職能治療師
適用對象:腦中風、脊髓損傷、腦傷、腦部腫瘤、帕金森氏症……等
使用目的:
1. 訓練上肢主動動作
2. 增加肩關節上抬角度
3. 增加上肢肌力、耐力、協調性
4. 增進手眼協調、手部精細動作
5. 增進認知功能、日常生活功能
使用方法:
一般步驟:按照順序或在時限內,用手部抓握方式將圓柱拿起,移動位置或放在桌上,最後再放回原位。
特殊步驟:請洽職能治療師為個案量身設計。
FB社團:職能治療健康促進實務交流
文:許世昌 職能治療師
適用對象:腦中風、脊髓損傷、腦傷、腦部腫瘤、帕金森氏症……等
使用目的:
1. 訓練上肢主動動作
2. 增加肩關節上抬角度
3. 增加上肢肌力、耐力、協調性
4. 增進手眼協調、手部精細動作
5. 增進認知功能、日常生活功能
使用方法:
一般步驟:按照順序或在時限內,用手部抓握方式將圓柱拿起,移動位置或放在桌上,最後再放回原位。
特殊步驟:請洽職能治療師為個案量身設計。
FB社團:職能治療健康促進實務交流
文:許世昌 職能治療師
何謂前臂的旋前 (pronation) 和旋後 (supination)?
看英文比較容易理解。Prone是俯臥,Supine是仰臥。所以,「旋前」就是手掌朝下的前臂動作;「旋後」則是手掌朝上的前臂動作。
因為旋前和旋後是前臂的動作,所以做的時候手腕不能彎曲,但也不用太翹,保持在正中姿勢 (neutral position) 即可。
大家想想這一組動作跟哪些職能活動或日常生活活動有關呢?
1. 看書的時候「翻書」的動作
2. 「倒水」的動作
3. 「轉喇叭鎖門把」開門的動作
4. 使用螺絲起子「轉螺絲」的動作
5. 其他相關職能活動
FB社團:職能治療健康促進實務交流
文:許世昌 職能治療師
何謂「開放鍊」動作?又何謂「閉鎖鍊」動作?
首先要知道四肢的「近端」和「遠端」,是以靠近身體中線的遠近決定。例如:肩膀之於手肘、手腕、手指,肩膀為近端,其餘為遠端;手肘之於手腕、手指,手肘為近端,其餘為遠端;手腕之於手指,手腕為近端,手指為遠端。最簡單的區分,可以將「大關節」(如肩膀、手肘、髖關節、膝關節等)視為近端,把「小關節」(如手腕和手指、腳踝與腳趾)視為遠端。
大部分的情形下,近端關節以「穩定」為主要目的,遠端關節則以「活動」為主要目的。
「開放鍊」動作,就是指近端不動,遠端活動的動作,例如:吃飯、穿衣、投籃、丟球、寫字、走路時腳底離開地面的階段……等。可以說大部分的日常生活動作和復健活動是屬於「開放鍊」。
「閉鎖鍊」動作,則是指遠端不動,近端活動的動作,例如:伏地挺身、拉單槓、蹲站、走路時腳底接觸地面的階段……等。大多是與肌力或肌耐力訓練有關。
以上簡單的介紹「開放鍊」與「閉鎖鍊」動作/活動的差異,以後若是治療師或運動教練說到它們,就不會雞同鴨講了!
FB社團:職能治療健康促進實務交流
文:許世昌 職能治療師
「拉筋是什麼?目的為何?」「拉筋會讓動作出來嗎?」「拉筋不能讓動作出來!?那為什麼它很重要?」「拉筋到底要做到什麼程度?」
中風或脊髓損傷後,會造成半側、下肢、或四肢肌肉張力異常情形,加上肌肉無力或不足,導致上肢或下肢無法做出主動動作。
中樞神經控制正常肌肉張力
會出現異常肌肉張力,乃是由於控制張力的中樞神經出問題,而中樞神經的恢復是十分緩慢的,無法在短時間內讓肌肉張力「正常化」。
異常的肌肉張力會影響肌肉收縮的效能,間接影響主動動作的產生。此外,肌肉張力太強也會影響關節活動度,所以須盡早執行「被動關節運動」。
那麼何時需要拉筋?
想一想運動員何時拉筋?「運動前」和「運動後」是吧?
中風早期異常肌肉張力,通常是無或低張力,到後來會進展到高張力。拉筋的目的主要是在放鬆緊張的肌肉,所以拉筋是用在肌肉張力「變大」的時候。
拉筋是為了讓肌肉收縮更有效能
必須了解的是「肌肉收縮」產生主動動作,而非「拉筋」產生主動動作。
換句話說,「拉筋」放鬆緊張的肌肉,讓肌肉有機會可以做出有效的收縮,然後間接產生主動動作。所以「拉筋」和「被動關節運動」一樣,是動作復健的預備功夫。
小心勿過度
如同「水能載舟,亦能覆舟」的道理,拉筋過與不及都不好。若是在早期低張力或肌肉無力階段、或是肌肉已經暫時放鬆的情形下,就不要繼續拉筋,以免造成肌肉拉傷,得不償失!
FB社團:職能治療健康促進實務交流
文:許世昌 職能治療師
中風後肢體因為肌肉無力,制動或缺乏運動的結果,易造成上肢(下肢)末端的水腫,若是不處理將會導致後續更嚴重的問題。本文僅以上肢為例,說明上肢(手部)水腫應該如何處理。更重要的是防患未然,預防勝於治療。
常見預防水腫策略是將不能動的肢體擺在高過心臟的位置,例如在平躺時或坐輪椅時墊一個枕頭,可以幫助淋巴液回流。
前面提到中風後手部水腫是因為缺乏運動的關係,可見「主動」運動是最有效的預防或消除水腫方式。
1. 「主動」抬高患側上肢。至少超過心臟高度即可。
2. 「主動」手指握放、手掌開合。
另一個消除水腫的方式是「按摩」。
1. 將患側手平放在桌面或枕頭上。
2. 以健側手緩慢且輕輕的,由末端手指向手臂方向(即回心方向)『推』。
3. 健側手離開,回到患側手指,重複2. 動作數次。
以上簡單說明中風後手部水腫的預防與處理方法,希望對您有幫助。
FB社團:職能治療健康促進實務交流
文:許世昌 職能治療師
套杯(cone)是職能治療室常見的治療器材。一組套杯除了附30個錐形杯,還加上2~3個杯座(接觸面為公魔鬼粘)以及1個長方形底板(接觸面為母魔鬼粘)。
適用對象:適用腦中風、脊髓損傷、腦傷、巴金森氏症…等患者。
基本用途:
訓練上肢主動動作、掌指握放功能、肌力、耐力、協調性…等。分述如下:
一、上肢主動動作
可依照肩膀抬高程度,增減錐形杯的數量,亦可藉由調整杯座左右或前後距離增減難易度。例如增加左右移動距離訓練肩膀水平內收和外展,又例如增加前後距離訓練手肘伸直和彎曲……等。
二、掌指握放功能
一般而言,由於屈曲肌張力較強,訓練抓握(grasp)的動作較釋放(release)的動作容易。但握放功能訓練是其他手指精細動作訓練的基礎。
三、肌力、耐力、協調性
個案要將錐形杯由一個底座位置移動到另一個底座位置時,肌力決定可否握住或放下錐形杯;耐力決定握放的持續度;協調性包含動作協調和手眼協調能力。
依據個案上肢狀況,可以設計單側或雙側訓練。若是調整底板的擺放位置,還可以訓練軀幹控制能力。
有關此活動的進階應用,請洽職能治療師依個案狀況安排。
FB社團:職能治療健康促進實務交流
5. 注意室內外有無門檻或高低落差,可移除門檻、順平、或安置斜坡……等。
FB社團:職能治療健康促進實務交流
圖文 : 許世昌 職能治療師
這次跟大家介紹職能治療室常見到的交替式推拉箱。
交替式推拉箱有一個桌子連著可傾斜角度的板子,板子可調整6種傾斜角度,也可以直接放平。板子上有兩個滑輪,穿過一條繩子,分別連接1個推拉箱 (如圖所示) 。
一般適用對象 : 中風、腦傷、脊髓損傷等上肢肌力、耐力、或協調能力不足之個案。
一般適用情形 : 中風布式動作階段 III 以上,脊髓損傷肩膀肌力3以上。
一般禁止情形 : 上肢軟癱、或雖有不正常張力但無主動動作。
一般使用方法 : 訓練肌力或耐力,半側偏癱,以單手為主;脊髓損傷,以雙手為主。訓練協調能力,以雙手為主。
1. 針對肌力或耐力,可依據患側上肢 (肩膀) 抬高程度,調整板子傾斜角度,例如如果只能抬一點點或到桌面高度,就直接放平即可。
2. 若是患側手肘也無力或無法主動伸直,可使用手支架 (gaiter) 將手肘打直,先訓練肩膀的肌肉力量。
3. 推拉箱內的重量砝碼,要以患者患側上肢能推得動為原則,否則肩膀容易受傷。
4. 針對協調能力,可用交替式一上一下,也可以雙手同時推。
特殊使用方法 : 由主責職能治療師依據患者狀況安排,請遵照治療師建議使用。
FB社團:職能治療健康促進實務交流
圖文:許世昌 職能治療師
走進職能治療室,最顯目的莫過於幾台大型的治療工具,其中之一就是站立訓練桌了。
今天先來跟大家介紹站立訓練桌的基本功能。
站立訓練桌(以下簡稱站立桌)--顧名思義就是訓練站立的治療桌。他的主要用途即是站立平衡的訓練,以及和站立平衡有關的軀幹控制訓練。
站立桌外觀像一個大箱子,桌板可調整高度,配合患者身高或平衡要求。桌子附加至少 1~2 條皮製綁帶,讓患者站立起來時固定在臀部位置,除了安全考量外,還有協助下肢擺位的作用。站立桌的桌板有兩個平行固定的木條,可以放置推拉箱供站立推拉訓練。
要站站立桌的前提是先能夠坐得穩,或是物理治療的傾斜床能夠站到已經或接近90度直立的程度,維持至少10分鐘以上的時間,不會出現姿勢性低血壓的情形。
站立桌的目的,除了訓練下肢平均承重以外,還有另一點也很重要,就是軀幹的控制。若是站站立桌時容易身體前傾或後仰,或是向旁邊傾斜,就是軀幹肌肉無力,也會影響身體的平衡。所以,通常剛開始站站立桌,會要求患者試著將身體挺直,不要東倒西歪。接著,會加入用手進行推拉箱,或設計的活動,訓練軀幹控制能力。
等到站立桌可以站得穩了,則可試著移除綁帶或用弓箭步方式,進行推拉箱或設計的活動。
FB社團:職能治療健康促進實務交流
FB社團:職能治療健康促進實務交流
你必須登入才能發表留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