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大腦神經回饋訓練」幫助中風或腦傷患者突破傳統神經復健瓶頸

「大腦神經回饋訓練」幫助中風或腦傷患者突破傳統神經復健瓶頸
文:職能治療健康促進園地(許世昌 職能治療師)
腦中風是因為腦血管梗塞、血栓、或破裂出血造成,可大分為「缺血型腦中風」和「出血型腦中風」。雖然是腦血管問題,但是因為腦部主要是由「神經細胞」組成,所以影響到的是神經系統。說到底「腦中風的復健就是腦神經復健」。
關於腦中風復健,傳統上以職能治療、物理治療、語言治療等「復健治療」為主。以職能治療為例,利用「目的性」或「治療性」的活動或任務,改善或提升腦中風個案在感覺、動作、認知……等方面的功能,或透過輔具、環境改造,幫助個案在生活上能早日獨立。
然而,不少個案接受傳統復健治療之後,仍然遇到一些無法突破的瓶頸,包括肢體動作無法再進步、復健時無法集中注意力、認知能力受影響、情緒不穩定……等,進而嘗試許多新的自費項目,試圖尋求突破困境。
「易思腦」的「大腦神經回饋訓練」,是一種非藥物性、非侵入性的腦波檢測與訓練方式。適用對象,包含但不限於:ADHD/ADD、憂鬱症、焦慮症、頭痛、慢性疼痛、睡眠障礙/失眠症、腦傷、中風……等。有意進一步了解的民眾,可網路或臉書搜尋「易思腦」洽詢。

註:大腦可塑性(Brain plasticity) 指大腦(構造)是可改變的,透過活動改善神經突觸、增進樹突增長,或產生其他途徑。

許世昌職能治療師體驗腦波訓練
廣告

試運用「感覺刷」處理中風個案感覺問題

文:許世昌 職能治療師

腦中風個案常出現感覺異常,或是手麻、腳麻的問題,在此介紹大家試試運用「感覺刷」(如圖)來處理。

上圖即一般「洗衣刷」,刷毛分不同軟硬度,可做感覺刷使用。

1. 先從手、腳開始,再到整個患側,在此擧上肢為例。

2. 刷子可選擇自己皮膚能夠接受的軟硬度。

3. 刷的力道要讓刷毛平貼皮膚,由上肢近端(上臂靠近肩膀的位置)向遠端(手部)刷,或者來回刷。也可以分段(如上臂、前臂、手部)刷。

4. 速度不要太快。

5. 以背側為主,腹側通常比較敏感,但也可以嘗試。

6. 每次每個位置大約二十下。

[感覺刷的原理]
透過感覺刷(又叫「觸覺刷」)提供皮膚觸覺刺激,皮膚擁有最多的觸覺接受器,刺激回饋給大腦,整合感覺,做出反應。
刺激(如觸覺)–>大腦處理–>反應(知覺、動作、認知……等)

大家可以試試看!有什麼問題再提問。

注意!隨時觀察皮膚狀況,有破皮立即停止。

職能治療|短腿固定副木 (AFO)|中風個案為例

文:許世昌 職能治療師

一般而言,短腿固定副木(下稱AFO),用在中風後垂足、或容易足內翻(足外翻在中風較不常見)的個案,職能治療師(下稱OT)通常會使用低溫成形的熱塑性塑膠材料製作。

前置型AFO
使用於行走的 AFO,目前最常見的為前置型副木,就是小腿部位是在前方,在足部部位有開一個洞讓患足穿過。

半成品

自費高溫成形AFO
通常要製作有關節的 AFO,是用高溫成形的熱塑性塑膠材料製作,目前國內是由義肢裝具師負責製作,屬於自費項目。一些較大型的醫院,據我所知,例如臺大醫院、門諾醫院等,有聘請義肢裝具師。在筆者醫院,通常建議下肢或足部張力太強的改穿高溫成形的 AFO。可以有比較好的支撐力,且較不容易斷裂。

有關節AFO
有關節的 AFO,以後置型的為主。製作關節的目的是為了讓行走的步態更接近自然,同時又兼具避免垂足與足內翻的功能。

結語:移除AFO
穿戴AFO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讓走路時,不會因垂足或足內翻而導致受傷或造成跌倒的發生。因此,當足部的動作能力提升了,例如能夠做出用腳打拍子的動作,或者行走時不會有足內翻的情形時,建議可以慢慢減少穿戴副木的時機,甚至最後可以移除副木。移除的地點可以先從熟悉的環境如家中開始,慢慢到附近的公園……等等。

FB社團:職能治療健康促進實務交流
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groups/129285981170757/